共青团巴东县委认真做好党员干部下基层、察民情、解民忧、暖民心实践活动及“三联五助”行动的结合,聚焦留守儿童教育易断线、关爱易缺位、管理易脱节、安全难保障等问题,联合多部门开展“阳光行动”,通过统一完善动态信息、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,进一步完善机制、凝聚合力,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,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
聚合力,织密安全防护网。完善责任链条。团县委牵头,与教育、民政、检察等部门合作,建立“留守儿童+教师+志愿者+村(社区)干部”包保机制,按照“一日一点名,一月一走访”要求,实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信息,切实完善工作链条。截至目前,已实现全县4154名含留守儿童在内的特殊困境儿童结对包保全覆盖。组织专题培训。12个乡镇团委牵头,联合民政、妇联、公安、检察、法院、司法等部门专业队伍深入村(社区)开展防电信诈骗、防溺水、安全自护等各类专题培训16次,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自我防护意识,切实织密防护网。基层走访调研。深入留守儿童集中村(社区)开展入户走访,实地调研400余人次,对特殊家庭儿童进行“一对一”教育引导,切实筑牢安全屏障。
添活力,打造志愿服务队。组建服务团队。团县委将下基层实践活动与“希望家园”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,组成以高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、研究生支教团为主,本地志愿服务队、社会团队为辅的27支志愿者队伍,通过走村入户精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实际需要,开展针对性帮扶。强化暑期关爱。以“希望家园”“七彩家园”等活动为抓手,集中开展暑期关爱服务活动,不断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。7月中旬,为期一个月的“希望家园”暑期班公益活动正式开班,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3名社会实践志愿者在8个村(社区)建设点开展课业辅导、自护教育、兴趣培养、安全教育、爱心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,既弥补了留守儿童假期监管空缺问题,同时也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,400余名留守儿童从中受益。
强定力,形成关爱新格局。加强宣传引导。充分发挥“青春巴东”等新媒体平台优势,丰富宣传载体,持续做好“希望家园”项目跟踪报道,鼓励和发动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关爱留守儿童集中活动,营造“人人关心、人人支持、人人参与”的良好氛围。推进普法教育。联合妇联等部门,通过文明实践、基层走访、专题培训等方式,有序推进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宣传工作,提升全社会对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一环”的认识,引导广大家庭依法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,树立正确教育理念,形成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协同发展新局面,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“学业有教、安全有保、亲情有护、困难有助、生活有帮”。